Bowen家庭系統理論
2024-10-28 19:30
去年開始我接觸到Bowen家庭系統理論,並在今年開始接受為期兩年的課程,包括聽講和接受個別、團體督導。我想花一些時間整理到目前的學習,這個理論在描述系統、人與人的關係提供了一些實用的觀點。
首先,在一個系統中,情緒會相互流動,家庭、班級、球隊、同一個辦公室都可以形成一個系統,最近奧運,身為台灣人我也共享了麟洋配拿下巴黎奧運羽球男雙金牌的喜悅。於是,看待我或他人的情緒,可以覺察的不只是我有什麼情緒,還有我身處的系統裡,正在流動的是什麼情緒,以及系統裡的情緒是怎麼流動的,誰和誰說了什麼,然後誰又去和誰說了什麼,我從誰那裡接收了什麼,我自動化的反應是什麼(例如:想辦法解決他的問題∕和其他人說再把情緒傳給下一個∕吸收這些感覺∕和這個人開始保持距離、切割)。
我注意到我的自動化反應是會去吸收關係中他人的情緒,以能量的角度來說,情緒是一種能量,就像意識、想法也是一種能量。當我小時候,我聽媽媽說著她的煩惱時,我沒有能力解決她的問題,我無意識地吸收了母親焦慮、難以做決定等等的感受(當然我母親的種種感受也不會只是她個人的),同時無意識地在我的內在對這些被吸收進來的感覺進行了隔離,呈現的結果就是在我青春期時我有一種輕微憂鬱的傾向,無法感受到開心,但也沒有真的很難過。上述的理解是我現在對當時的我的看法。
心理諮商很強調同理心,去感受他人的感受,在我學習諮商初期,有一段時間我哭得很厲害,為了能夠去感受到別人的感受,我必須要放掉隔離感受的模式,而僅僅只是暫時放掉這個模式,就會導致過去隔離的感覺蜂湧而出。花了很多年的時間,一步步發展出我可以因應我的感受而不需要隔離它。
同理心變成一個新的習慣,在心理諮商領域中是個正確、被鼓勵的事情。學習Bowen理論以後,我注意到自己是多麼自動化的在感受他人的感受,反而是我要留意不過度認同他人的情緒、照顧他人的情緒。這是我仍然在摸索的。那麼原則是什麼呢?
Bowen理論強調自我分化,分化的核心概念是,和一個人維持彼此獨立但情緒連結的關係,對那個人是有益的。在系統中,順應比較多,放棄比較多自我的人,比較容易出現身心症狀,順應可能也潛藏著在關係中要交換些什麼。因為愛而忍耐,忽略自己,或放棄、失去自己的立場,因為愛而主動為對方做很多,因為愛希望對方能夠按照自己的期望,都可以回頭思考,這樣是否有助於「我和他維持彼此獨立但情緒連結的關係」呢?
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自己回到獨立呢?Sita(我的某一位靈性老師)曾經回應同學的問題「當和家人同時有同樣的身體症狀,怎麼辦?」
Sita分享自己之前曾經同時和她的爸爸、妹妹同時有五十肩的身體狀況,一開始是無意識的,即使在覺知後,仍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真正地放下和爸爸、妹妹這樣的連結。她說「當和家人同時有同樣的身體症狀,或同時有相似的想法或感受」這種連結反映了我們本來就是一體的,one spirit,但這種連結也可能對我們是不健康的,我們以為自己應該幫助他們,無意識地承擔了別人的東西,但我們不用攜帶著他們通過他們的人生困難∕問題,而是他們要有機會自己去成長。幫他人承擔對自己∕他人都是不健康的。
Sita提供了一個讓自己自由的方法。箴言是「我是完整的,我是自由的,我是愛」,將這個箴言在下面每個位置上唸三次,依序在心輪、太陽神經叢、臍輪、海底輪、脊椎由下往上、喉輪、眉心輪、頂輪這些位置上,做完之後將注意力回到海底輪,讓一切再次紮根。
這個箴言很有力量,可以試試!